國內首個220千伏海上風電場群高壓有源諧振協同治理示范工程投運
2024-11-29 11:04 瀏覽:
近日,由浙江電力科學研究院牽頭設計研發,舟山供電公司、華能岱山風電場、中廣核岱山風電場共同建設的國內首個220千伏海上風電場群高壓有源諧振協同治理示范工程在浙江舟山投運。
據了解,華能岱山風電場、中廣核岱山風電場均安裝了高壓有源諧振抑制裝置。由于兩個風電場電氣距離較近,存在交互耦合作用,若控制不當,可能危害諧振抑制裝置及電網的運行安全。為此,浙江電科院研發團隊厘清多套諧振抑制裝置間交互影響的作用機理,構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壓有源諧振抑制裝置雙機協同治理模式,并搭建了多套半實物仿真試驗平臺,檢驗了該裝置在兩個風電場中60余種組合運行工況下的協同性能和裝置適應性。
高壓有源諧振抑制裝置雙機協同治理模式實現了兩套諧振抑制裝置以各自風電場并網點諧波限值為約束條件的解耦控制。該模式運行過程中,每臺諧振抑制裝置可利用獨立阻抗重塑方法對諧波電壓和諧波電流進行綜合控制,共同抑制海上風電場群諧振的作用,提升區域內雙機裝置并聯運行的可靠性,進一步提升了區域電能質量的治理效果。
經實測,在高壓有源諧振抑制裝置協同治理模式下,華能岱山風電場5次諧波電流下降46%,5次諧波電壓下降28%;中廣核岱山風電場5次諧波電流下降53%,5次諧波電壓下降35%,區域內的220千伏變電站5次諧波電壓平均下降26%。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澳大利亞政府已宣布塔斯馬尼亞島北部巴斯海峽附近的一片區域為其第六個海上風區。澳大利亞其他已宣布的海上風電區包括維多利亞州的吉普斯蘭、新南威爾士州的亨特、維多利亞州的南大洋、新南威爾士州的伊拉瓦拉以及西澳大利亞州班伯里附近的印度洋。當局表示,第六個海上風電場有可能產生 20 千兆瓦的海上風能,可以為數百萬戶家庭供電。該聲明是在與當地社區、州和地方政府代表、原住民以及航運、國防、漁業和其他海洋用戶等現有行業協...
12月11日,全球單體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在廣東陽江正式投運,為人類探索深遠海能源開啟全新篇章。明陽天成號由明陽集團自主研制,為全球首次在一個浮式基礎上搭載兩臺8.3兆瓦海上風機,總裝機容量達到16.6兆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漂浮式風電平臺,平臺排水總量約1.5萬噸,投運于離岸約70公里、水深約45米的明陽陽江青洲四海上風電場,預計每年可提供約5400萬度綠色電力,能滿足3萬戶三口之家一年的日常用電需求。有別于傳統風機結構,明...
12月7日,廣西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廣西能源集團防城港海上風電示范項目累計發電量突破5億千瓦時,為廣西經濟發展再添新動能。作為廣西海上風電項目的奠基之作,防城港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拉開了北部灣千萬千瓦海上風電基地建設的序幕。項目包括A和F兩個場址,規劃裝機容量180萬千瓦,是國內首個全部采用嵌巖基礎的海上風電項目。項目于2023年6月全面開工建設,2024年1月首批機組并網發電,近日完成80臺風機吊裝,其中65臺已并網發電。與傳統燃煤火電...
歐洲正面臨海上風電發展的極限挑戰。丹麥和瑞典等國在電價和激勵措施下降的背景下,海上風電建設項目變得不再經濟劃算。例如,丹麥政府最近的海上風電拍賣未能吸引任何投標,包括國有企業Orsted A/S在內的多家公司認為投資此類大型本地項目已不具吸引力。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電價過低和現有風電場的電力供應過剩。隨著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的增加,電網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本應減少,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由于電價低迷,投資人對新的可再生能源項目...
隨著全球風電產業的迅猛發展,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需求愈發迫切。在此背景下,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正以前瞻性的視野,參照國際最高標準,全力推進國際海上風電培訓中心的建設。該中心由華潤新能源(汕頭)有限公司建設,將從全球風能組織(GWO)培訓、新能源職業教育和國際化等維度打造世界一流、亞洲領先的多功能、全場景的國際海上風電培訓基地。國際海上風電培訓中心將建設海上安全救生實訓場館、直升機水下救援實訓平臺、登高實訓平臺、機艙實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