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采時間縮短約(yue)70%,我(wo)國科學家(jia)發明新型(xing)稀土開采技術。
我(wo)國科學家成功研發出風化殼型稀(xi)土(tu)礦(kuang)電(dian)驅開采技術,稀(xi)土(tu)回收率提高約30%,雜質(zhi)含量降(jiang)低約70%,開采時間縮短(duan)約70%。這是記者(zhe)于(yu)9月15日在廣(guang)東(dong)省梅州市舉行的科技成果評(ping)價會上獲悉的。
據了(le)解,風化殼(ke)型(xing)稀(xi)土礦(kuang)是我國的(de)(de)特色資(zi)源。目前普遍采用(yong)的(de)(de)銨鹽原地浸(jin)取技術在(zai)生(sheng)態環境、資(zi)源利用(yong)效率(lv)、浸(jin)出周期等方面存在(zai)的(de)(de)問題制(zhi)約了(le)我國稀(xi)土資(zi)源的(de)(de)高效綠(lv)色利用(yong)。
針對相關問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何宏平團隊基于風化殼型稀土礦中稀土賦存狀態的研究,研發了風化殼型稀土礦電驅開采技術。模擬實驗、放大試驗和場地示范等表明,與現有開采工藝相比,風化殼型稀土礦電驅開采技術在稀土回收率、浸取劑用量、開采周期以及雜質去除等方面均有顯著優化,是風化殼型稀土礦開采的高效綠色新技術。
相關(guan)成果在《自然(ran)-可(ke)持續性》等(deng)期刊發(fa)表高水平論(lun)文11篇(pian),獲授權發(fa)明專利7件,并建成了5000噸土方(fang)規(gui)模(mo)的(de)示范工程。研究(jiu)團隊表示,將加緊完善技術(shu)集成,加快推進相關(guan)成果的(de)產業化應用。
上(shang)述科技成(cheng)果評價會由(you)來(lai)自國內(nei)高校、科研院所(suo)及企業的院士和知名專(zhuan)家參加。